姓刘/考证资料

견당사(遣唐使)

송화강 2013. 12. 3. 20:49

遣唐使

 

서기 630-894년간

 

<日本史>4奈良时代(710—794) 
一、遣唐使的派遣

日本皇室为汲取隋唐王朝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多次遣使到中国和唐朝修好。
自舒明天皇2年(公元630年)至宽乎6年(公元894年)间,共任命遣唐使19次,其中成行并到
达长安的有13次。

遣唐使有大使、副使、判官、录事四等宫,有时在大使之上置执节使或押使(代表)。
这些人是从通晓经史、长于文墨、精通唐朝情况或有一技之长的人中选任。使团的成员有
知乘船事(相当于船长)、造船都匠、船师、船匠、拖师、做人(侍候高官的从仆)、挟秒(舵
师)、水手长、水手、射手、杂使、译语、主神(神官)、医师、阴阳师、画师、史生、卜部
、音乐长、音声生、玉生、锻生、铸生、细工生(手艺师)等。还有不少留学生随行,所以
人员很多,初期约250人,后期约500人,最多时达600多人。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庞大的友
好和学习的使团,在世界古代史上是少见的。

二、遣唐使的路线

遣唐使团初期分乘2艘船前往中国,每船载120人左右,后期大抵乘4船同行。一行由难
波的三津浦(今大坂市南区三津盯附近)出发,西经濑户内海至筑紫的大津浦(今博多)。由
此前往中国‘的航路有北路和南路。北路由大津浦出发经壹歧、对马,沿朝鲜半岛西海岸
北上,或在今仁川附近西折横断黄海,或继续北上,再顺中国辽东半岛东岸而行,最后横
渡渤海湾口,在山东半岛登州一带上岸。这是公元8世纪以前的遣唐使惯走的航路。这条航
路虽费时,但因靠岸航行,较安全。南路有两条:一条是从大津浦启航后沿筑紫西海岸南
下,绕经夜久(屋久岛)、奄美(大岛),横渡中国东海,到达扬子江口。公元701年以后的遣
唐使因日本与统一朝鲜半岛的新罗关系紧张,多走这条航路。当时西南诸岛已归属日本,
可以经由这些岛屿到达唐土。另一条是由大津浦至筑紫的值嘉岛(今五岛列岛和平户岛);
由此横断东海至扬子江口。这是公元8世纪70年代以后遣唐使常走的航路。取这条航路是考
虑到,经由南岛的航路不仅所需时间长,而且要冒横渡东海的危险,既然同样冒险,不如
从筑紫直接横渡东海,缩短航程,节省时间。南路要横越东海,这在造船、航海术尚很幼
稚,又没有掌握海洋气象知识的条件下是非常艰难的。遣唐使在往返途中常道风暴,船破
人亡,或漂流到南方岛屿被岛人杀害。

三、遣唐使的任务和作用

使团成员利用在唐一年左右的时间,积极学习唐代科学文化知识。如押使多治比县守
曾从四门助教赵玄默学习经书;准判官藤原贞敏善弹琴,在唐期间从上都刘二郎学琵琶;
遣庸医师兼医请益菅原提成入唐钻研医术,回国后任针博士、侍医等职,为日本医学的发
展作出贡献。当时长安不仅是唐代文化的中心,又是波斯、印度、拜占廷、中亚、南海等
东西文化的荟萃之地,这就更加丰富了使团成员的学习内容。 

遣唐使还起到了贸易使团的作用。他们到庸后,向唐朝进呈日本政府赠送的礼物,主
要有银、统、丝、绵、布等;归国时带去唐朝回赠的礼物,主要有彩帛、香药、工艺品等
。这可以看作两国以互赠礼物的形式进行的贸易。当然这些赠品不会直接进入市场,主要
是满足天皇及贵族奢侈的需要。尽管如此,唐贷在宫廷贵族及大臣之间还进行交易:“建
礼门前,张立三蝗,杂置唐物。内藏寮盲人及内侍等交易,名曰官市。”[注11]这样,唐
贷必然有一部分会流入京城市场,起到贸易的作用。

与此同时,日本朝廷对使团成员按身份发给数量不等的丝、绵、布,作为旅费;又对
大使、副使赐给大量砂金。唐朝方面也赐日使物品。所以使团人员从日本带到中国的物品


回复
  • 2楼
  • 2011-01-27 16:08
可以用来交易,购买大量唐朝物品带回日本,流入京城市场。可见遣唐使还起了官商的作
用。

遣唐使还有—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送留学生和留学僧入唐学习;接他们学成回国。
如吉备真备、玄防、最澄、空海等都是搭乘遣唐使的船只往返的;所以说遣唐使对日唐文
化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

四、遣唐留学生

遣唐留学生分为留学生和学问僧,一般从有才华的贵族子弟和僧侣中挑选。留学生进
入国子监所属六学馆之一,各自学习专业;学问僧主要在长安、洛阳等地各大寺钻研佛教
。据木宫泰彦的《日中文化交流史》记载,留唐学生约144名,大部分是学问僧,留学生只
有14名。在平安朗以前遣唐留学生的学习时间都较长,有的长达二三十年之久。他们生活
起居同唐人一样。有的留学生甚至在唐娶妻生子。由于他们学习时间长,又同中国人久处
,所以不仅其文化知识,且在生活习俗上都深受唐的影响,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和日本社会
文化的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如膳大丘在长安国子监学经史,回国后任大学察助教;大和
长冈在唐学唐律,回国后与吉备真备修订律令24条;菅原梶成在唐学医,回国后任针博士
侍医,桔达势在唐以文才闻名,回国后推广中国书法。此外,著名人物还有阿倍仲麻吕、
吉备真备、空海、最澄、玄防、圆珍、圆仁等。

阿倍仲麻吕(698—770)717年入唐,学成仕唐,取华名朝衡(晁衡),历任司经同校书(
正九品下)、左拾遗(从八品上)、左补遗(从七品上)、仪王(唐玄宗第12子李理)友(从五品
下)、卫尉少卿(从四品)、卫尉卿(从三品)、秘书监(从三品,掌经籍图书)等职。他工诗文
,同唐代诗人李白、王维、储光蘸、赵弊等人交谊深厚。公元753年朝衡回国时,不少诗人
作诗送别。王维的诗写道:“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他
在途中遭风漂流安南,李白误为沉船遇难,特为诗哀悼:“日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
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首充满情意的掉诗,是古代中日友好史上
的佳话。755年朝衡重返长安,先后任左散骑常侍(正三品下)、镇南都护、镇南节度使(正
三品)等职。公元770年年死于长安,终年73岁。唐朝追赠潞州大都督(从二品),日本政府
追赠正二位。

吉备真备(公元693年—公元775年)公元717年和阿倍仲麻品一起到长安留学,于35年回
国。在唐17年,钻研经史、天文、军事、音乐等各方面知识,归国时带回《唐礼》、历书
、乐书、乐器、武器等。回国后任大学助教,教授五经、三史、明法、算术、音韵、篆六
道。带回的《唐礼》对日本朝廷的礼仪颇有影响,大衍历于公元763年(天平宝字7年)代替
以风历使用。

公元752年,真备以遣唐副使身份再入唐。公元754年回国后任大宰大式,筑怡土城。
称德天皇时,官至右大臣,从二位。著作有《私教类聚》。他在向日本介绍唐代文化方面
起了重要作用。

空海(公元774年—公元835年),公元804年随遣唐大使藤原葛野麻吕入唐,在长安青龙
寺从惠果学密教。公元806年回国后,传播真言密教。公元816年在高野山建金刚峰寺,开
创日本山岳佛教。公元828年在京都设综艺种智院,普及教育。空海工诗文,著《文镜秘府
论》、《文笔眼心抄》、《纂隶万象名义》等。死后说弘法大师。

最澄(公元766年—公元822年),公元804年与空海入唐,在天台山国清寺从师道邃、行
满学密教。次年携230部经典回国,弘布天台宗,建大乘戒坛,与南都诸宗对立。著有《显
戒论》,《守护国界章》。死后谥传教大师。

玄防(?一公元746年),于公元716年与吉备真备入唐,唐玄宗赐紫袈裟准三品职。公元
735年携经论5000多卷及佛像回国,在兴福寺传法相宗。因治好圣武天皇母藤原宫子的病,
入宫参与政治。后来受圣武天皇的宠遇,任为僧正,与吉备真备左右国政。但遭贵族反对
,被流至筑紫观音寺。

圆仁(公元794年—公元864年),于公元838年入唐,在唐学习显密两教。回国后传天台
宗,建立常行三昧堂,奠定比睿山佛教兴险的基础。他的著作《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是了
解唐代社会的第一手资料。谥慈觉大师。

圆珍(公元814年—公元891年),公元853年入唐,在唐学天台宗。公元858年回国开创
日本天台宗寺门派。著有《法华集论记》、《大日经指归》等。谥智证大师。

回复
  • 3楼
  • 2011-01-27 16:08
五、鉴真东渡

唐代也有中国人东渡日本,促进中日友好,交流生产文化知识。其杰出代表人物是扬
州名僧鉴真(公元688年—公元763年)。他俗姓淳于,江阳县人。14岁在扬州大云寺出家。
公元708年到长安实际寺,就弘景禅 师受具足戒。后从名僧学律宗。公元733年南方律宗名
僧义威死,签真成为南方戒律的权威,被尊为授戒大师。先后给4万多僧授戒。当时日本缺
乏传授戒律的高僧,朝廷派奈良兴福寺荣害、大安寺普照两人到中国聘请鉴真赴日传戒。


鉴真在公元743至公元748年间曾五次东渡,均因风暴或人祸没有成行。在第五次东渡
时,遇大风,漂流到海南岛南端,从海南岛绕经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回到扬州。途中由
于劳累和暑热,鉴真双目失明,荣喜病死在端州(今广东高要)。公元753年10月遣唐大使藤
原清河等归国时,到扬州拜见鉴真,邀请一同赴日。鉴真不顾年迈失明,答应同行。公元
753年12月20日鉴真抵达萨摩的阿多郡秋妻屋浦(今川边郡秋目)。年底到达九州大宰府,公
元754年2月入京,这时鉴真已是66岁的老人了。

鉴真东渡历时11年,先后六次方成功,可见其赴日传教的决心之大。和鉴真一起到日
本的有法进、县静、思托、义静、法载、法成等弟子共24人,带到日本的物品有佛像8种、
佛具7种、佛经34种、字帖3种。鉴真在日本受到热烈欢迎,朝廷对他极为崇敬,授与传灯
大师称号,其他僧人也各授位赐物。公元754年4月5日,鉴真在东大寺卢舍那大佛前筑坛授
戒。亲主戒坛,首先为皇族授戒,其次为澄修等440名僧人授戒。天平胜宝8年(公元756年
)鉴真被任命为大僧都。天平宝字3年(公元759年)按唐朝寺院布局,完成唐招提寺的建筑,
鉴真从东大寺迁居寺内,使律宗在日本发展为一个独立的教派。

天平宝字7年(公元763年)5月6日,鉴真圆寂,享年76岁。弟子忍基制作一尊鉴真的干
漆坐像,思托撰写一部《大唐传戒师僧名记大和上鉴真传》,以悼念这位中日文化交流史
上作出重大贡献的高僧。

回复
  • 4楼
  • 2011-01-27 16:08
六、白凤文化

随着律令制的建立和中日文化的交流,出现了灿烂的白凤、天平文化。白凤文化指大
化改新(公元645年)至迁都奈良(公元710年)时期的文化,仍以佛教艺术为核心。它的前半
期深受中国六朗文化影响,后半期则显示唐代(盛唐前期)文化的影响。

奈良药师寺东塔是遗留至今的白凤文化时期最出色的建筑。这是一座三层塔,但每层
都附有飞檐,所以看起来好象是六层。塔顶上耸立着相轮,给人以明快的感觉。雕刻方面
,作于公元658年的大阪观心寺的观音像具有北齐、北周的雕像特色;大阪野中寺的弥勒像
,有天智天皇5年(公元666年)的铭文,此像衣襟边缘雕着的连珠花纹,是隋代由西方传到
中国的图案。日本从这时开始,在佛像、佛画上也使用这种花纹,受中国的影响可以想见
。[注12]

属于白凤后期的兴福寺佛头,具有杏仁形眼、鼻有棱角、嘴唇写实、含着古典的微笑
。在日本,这种式样的白凤铜像很多。持统朝(公元687年——公元696年)制作的奈良药师
寺药师三尊像则是初唐式样,其源流出于龙门奉先寺的卢合那大佛。

绘画方面,法隆寺金堂的壁画最为著名,可惜公元1949年被烧损。这是采用线描与晕
染法画出的立体感和真实感很强的杰作。法隆寺金堂的壁画与印度阿旅陀石窟的壁画相似
,可见它的描绘法是从印度经中国传到日本的。公元1972年从奈良县高松家古坟中发现的
壁画引起史学界注目,壁画用鲜明的色彩,精湛的技巧,绘有青龙、白虎、男女像等。高
松寡的壁画可与法隆寺金堂的壁画相媲美。根据王仲殊的推定,高松家壁画是7世纪末或8
世纪初的作品,“壁画中的天象图、四神图及男女人物像的装束、服饰等,都深受中国文
化的影响,具体生动地说明了当时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之密切。”[注13]

奈良时期编辑的《万叶集》中不少和歌出自白凤文化时期皇族及其臣下歌人之手。和
歌用万叶假名写成。所谓万叶假名是借用—汉字的音和义写出日语音声的文字。这个时期
的和歌大都是描写风景的叙景歌或歌颂皇室的赞歌。和歌的五七调受汉诗五言七言形式的
影响,长歌后面常常附有的反歌是受汉赋反辞的影响。著名的歌人有柿本人麻吕、额田王
等。大化改新以来,不少皇室贵族能写作六朝风格的汉诗,后世编辑的《怀风藻》中即收
录了白风文化时期大友皇子等16人的28篇诗。这个时期的汉诗尚处于模仿阶段。

七、天平文化

从狭义来说,天平文化是圣武天皇统治的天平时期(公元724年——公元748年)的文化
;从广义来说,天平文化是前代白凤文化与平安初期弘仁文化之间的文化,即整个奈良时
代(公元710年——公元794年)的文化。它深受盛唐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盛唐文化在日本
的移植。

宗教方面。自推古朝以来,朝廷一直保护佛教。推古朝时期寺院只有46所,到了持统
朝(公元690年—公元697年)增至545所。在天平时期政府想借佛教的势力,解决律令制下的
社会矛盾,极力提倡以保佑国家为教义的最胜王经、仁王经、法华经。朝廷下沼建立国分
寺与建造东大寺大佛。这时佛教已成为国教,寺院多数为官寺,寺中僧侣诵读最胜王经、
仁王经、法华经,祈祷国家平安。大约在天平胜宝3年(公元751年)以前,成立法相、三论
、律、俱舍、成实、华严等所谓甫都六宗。宗并不是后来的教团,而是研究经论的学派。
相传法相宗的僧侣行基,在民间修桥、筑堤,受到百姓的敬仰。

中国的儒学也被日本政府极力推广。大学、国学以儒家经书为主课,用儒家思想培养
各级官吏。天平宝字元年(公元757年)孝谦天皇下令,每家必备一部《孝经》,精勤学习。

回复
  • 5楼
  • 2011-01-27 16:11


教育方面。日本政府为全面吸收唐朝文化,中央设大学,地方设国学,作为培养官吏
的机构。大学招收五位以上官吏的子弟、东西史部子弟或八位以上子弟和国学生中出贡举
(选才荐举)者,定员为400人。教授的课程是明经(儒家经典)、明法(法律)、纪传(历史)、
音、书、算等学科,其中以明经科为主。明经科专修经学,又分大经(《礼记》、《左传》
);中经(《毛诗》、《仪礼》、《周礼》);小经(《周易》、《尚书》、《论语》、《孝
经胸各科。大学有大学头、大学助、大允(允=丞,三等官)、小允、大属(属=佐,四等官
)、小属等官员。除大学外,中务省的阴阳案中设历博士、天文博士,教授历法、天文知识
。宫内省典药案置医博士、针博士、按摩博士、药园师,传授医学知识。

地方各国设立的国学,主要选拔郡司子弟入学,学员名额20至50人。教授的课程以纪
传科为主,官员设置与大学相同。

文学方面。公元751年汇编的第一部汉文诗集《怀风藻》,收录了贵族、僧侣等64人写
的120首诗。著名的《万叶集》完成于奈良末期,编者不详,但最后可能由大伴家持编撰。
《万叶集》是日本最古的和歌集,共20集,收录自仁德天皇至淳仁天皇约四个世纪半的长
歌、短歌、旋头歌(和歌之一种)4500首。《万叶集》中出现的诗人大都是天皇、贵族,但
也有防人(守卫九州海岸的士兵)和关东的农民。这个时期的著名诗人有山上忆良、大伴旅
人、山部赤人、大伴家持等。山上忆良曾以遣唐使少录的身份到过唐朝,受唐文化影响较
深。他的《贫穷问答歌》是描写班田农民悲惨生活的优秀作品。

和铜5年(公元712年)第一部史书《古事记》问世,共三卷,太安万侣撰。第一卷为神
代卷;第二卷为神武天皇至应神天皇卷;第三卷为仁德天皇至推古天皇卷。书中掺杂很多
歌谣,可见它又是一部文学书。养老4年(公元720年)由舍人亲王为总裁,编成《日本书纪
》30卷,它是一部模仿中国的正史体裁,用汉文书写的编年体史书。史料价值高于《古事
记》。公元713年年命诸国编纂《风土记》,它是一部地方志,现存播磨、常陆、出云、丰
后、肥前等五国《风土记》,其中《出云风土记》保存完整,其他都残缺不全。通过此书
可以了解8世纪前期的地方状况。

建筑方面。日本寺院建筑的布局、风格、雕刻、绘画等都受唐朝影响。如天平元年(公
元729年)道慈监造的大安寺,全仿长安西明寺。现存天平时代的建筑有唐招提寺金堂、东
大寺法华堂(三月堂)、法隆寺梦殿、东大寺正仓院等。唐招提寺金堂是天平时代最大最美
的建筑,大都采用唐代建筑式样。其正面的凸肚状列柱,柱子上面的三层斗拱,屋脊两端
高翘的鹏尾,四注的屋顶,配合得当,庄重美观。

雕刻方面。奈良初期,藤原京的元兴寺、大安寺、兴福寺、药师寺等全部迁到平城京
,加之圣武天皇新造的东大寺、称德天皇新造的西大寺,寺院极多。需要安置佛像,因而
这时期的雕刻也发达起来。雕刻式样受初唐、盛唐、中唐的影响。

国中公麻吕建造的东大寺本尊卢舍那佛金铜像于天平胜宝元年(公元749年)竣工,公元
752年举行开眼大会。此像高15公尺,表示了日本赠刻的顶点。大佛完成后经多次火灾,现
在的大佛大部分是17世纪雷建的。天平时代盛行泥塑像和干漆像。东大寺法华堂的14尊天
平佛都是超过一丈的巨像。这些像分成两列,一列是本尊不空索观音、梵天、帝释、四天
王、二力士(以上干漆像),一列是执金刚神、日光、月光、吉祥天、辩才天(以上泥塑像)
。东大寺戒坛院的四天王像和新药师寺的十二神将像是有名的泥塑像。唐招提的鉴真像是
干漆像,写实感很强。天平后期从唐朝传来新的式样即木雕像,唐招提寺的两尊不空索观
音、药师如来,大安寺的圣观音、杨柳观音、四天王都是这种木雕像。

著名的绘画遗品有正仓院的树下美人图、药师寺的吉祥天画像。这些丰满的美人画都
受到唐朝画风的影响。

当时的工艺品收藏在正仓院、法隆寺。正仓院珍藏的遗品主要是圣武天皇的遗物,还
有光明皇后奉献东大寺的,种类有武器、乐器、文具、日用器具、游戏用具等。这些物品
中有采用铸金、雕金、透露、金银镶嵌、镀金等技术制造的金工艺品;有施用徐漆、干漆
、平脱、螺钿、密陀绘、末金楼、菏绘(描金漆画)等技术制造的漆工艺品;有锦、续、毛
戴等高级纺织品;有以濒织、萌濒、夹纪法染制的染色品;有雕花玻璃工艺品;有施彩釉
的陶器。这些工艺品的式样和图案,不仅反映了唐风,还表现出印度、西域、波斯、东罗
马、希腊等地工艺风格,说明天平时代不仅吸收了唐文化,又通过唐朝汲取世界各地的文
化。正仓院不单是日本天平文化的宝库,也是世界古代文化的宝库。

回复
  • 6楼
  • 2011-01-27 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