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拼音历史

汉语注音符号

송화강 2014. 9. 7. 22:11

汉语注音符号

 

http://baike.baidu.com/view/703268.htm?from_id=5344229&type=syn&fromtitle=%E6%B3%A8%E9%9F%B3%E7%AC%A6%E5%8F%B7&fr=aladdin

汉语注音符号(汉语拼音:Hànyǔ zhùyīn fúhào;英语:BopomofoZhuyin fuhaozhuyin system of phonetic notation)简称注音符号,旧称注音字母,是为汉语汉字注音而设定的符号,以章太炎的记音字母作蓝本。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共计39个字母,排列以“ㄍㄎ”开头;1920年改订字母顺序,增加一个字母“ㄜ”共计达40个。注音初期以读音统一会所定字音为标准,故有“万v、兀Ng、广Gn”三个字母,后以北京音为标准,“万、兀、广”只作注方言之用,目前仍使用的有37个(声母21个,韵母16个)。 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把注音字母改称为“注音符号”,正式的称呼是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
中文名
汉语注音符号
外文名
Bopomofo;Zhuyin fuhao;zhuyin system of phonetic notation
类    型
半音节文字
语    言
汉语
创造者
教育部
使用地区
中国大陆(原)、中国台湾(现)
使用人数
不详
使用时期
1918年-1958年(大陆)
使用时期
1946年-(台湾)
标音字母
简单汉字或汉字某些部件加以修改
标音方法
注音字母(注音符号)
拼音字母
声母、韵母
管理机构
教育部

1使用编辑

相对于拼音来说,注音符号有时简称注音。目前在中国台湾地区,小学生在学会汉字书写之前,会先学习注音符号作为中文字的替代写法。在生活实用上,注音符号也用在标注生字的拼音,也是普遍的打字输入法

2所处地位编辑

“注音符号”目前仍旧为中国台湾省汉字的主要拼读工具之一,为小学语文教育初期必学内容;中国大陆地区自1958年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以后停止推广使用,但在汉语字典等基础工具书中对汉字注音时继续与拼音同时使用。
1986年,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公布以罗马字拼写的汉语译音系统“注音符号第二式”。由于注音符号在台湾地区推行相当成功,小学生皆被要求熟练使用。所以在闽南语、客家语的教学上,教育主管部门另外增添新符号以能拼读,目前这些新符号已收录至Unicode编码中的“Bopomofo Extended”区。
在2000年左右,台湾教育主管部门颁布一套通用拼音规则。尝试以拉丁化的拼音方式取代注音符号(ㄅㄆㄇㄈ)的使用,并取代注音符号第二式(MPS II),目前已落实在地名拼写上。
2008年9月16日,台当局“行政院跨部会会议”通过相关主管部门的提案,确定未来中文译音政策将改采汉语拼音,不再使用民进党政府6年前决定的通用拼音。持续多年的两岸“拼音大战”,终于落下帷幕。

3台湾推广编辑

目前在现代标准汉语使用的注音符号有37个(声母21个,介母3个,韵母13个)。1986年,教育部公布以罗马字拼写的汉语译音系统“注音符号第二式”,因而把注音符号称为“注音符号第一式”。目前,台湾小学生在学会汉字书写之前,必须先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注音符号教学,以作为其后汉字发音的拼读工具。生活实用上,注音符号是标注生字的拼音,也是普遍的汉字输入法。注音符号在台湾推行相当成功,小学生皆要求熟练使用。在台湾闽南语、客家语的教学上,教育主管部门另外增添新符号以能拼读这些“乡土语言”(方言),称之为“台湾方言音符号”。

4详细信息编辑

写法

直式
横式
ˋ
ㄓㄨˋ
丨ㄣ
ㄈㄨˊ
ㄏㄠˋ
ˊ
ˋ
读法
【】表示与其他声母或韵母连用时之发音

单音

注音与各发音法比较 1
注音
通用拼音
汉语拼音
范例(注音与汉语拼音)
b
b
p
八(ㄅㄚ, bā)
p
p
p’
杷(ㄆㄚˊ, pá)
m
m
m
马(ㄇㄚˇ, mǎ)
f
f
f
法(ㄈㄚˋ, fǎ)
d
d
t
地(ㄉ丨ˋ, dì)
t
t
t’
提(ㄊ丨ˊ,tí)
n
n
n
你(ㄋ丨ˇ, nǐ)
l
l
l
利(ㄌ丨ˋ, lì)
g
g
k
告(ㄍㄠˋ, gào)
k
k
k’
考(ㄎㄠˇ, kǎo)
h
h
h
好(ㄏㄠˇ, hǎo)
ji
j
ch
叫(ㄐ丨ㄠˋ, jiào)
ci
q
ch’
巧(ㄑ丨ㄠˇ, qiǎo)
si
x
hs
小(ㄒ丨ㄠˇ, xiǎo)
jhih【jh】
zhi【zh】
chih【ch】
主(ㄓㄨˇ, zhǔ)
chih【ch】
chi【ch】
ch'ih【ch'】
出(ㄔㄨ, chū)
shih【sh】
shi【sh】
shih【sh】
束(ㄕㄨˋ, shù)
rih【r】
ri【r】
jih【j】
入(ㄖㄨˋ, rù)
zih【z】
zi【z】
tz 【tz/ts】
在(ㄗㄞˋ, zài)
cih【c】
ci【c】
tz’ŭ【ts’】
才(ㄘㄞˊ, cái)
sih【s】
si【s】
ssŭ【s】
塞(ㄙㄞ, sāi)
a
a
a
大(ㄉㄚˋ, dà)
o
o
o
多(ㄉㄨㄛ, duō)
e
e
e
得(ㄉㄜˊ, dé)
e
ê
eh
爹(ㄉ丨ㄝ, diē)
ai
ai
ai
晒(ㄕㄞˋ, shài)
ei
ei
ei
谁(ㄕㄟˊ, shéi)
ao
ao
ao
少(ㄕㄠˇ, shǎo)
ou
ou
ou
收(ㄕㄡ, shōu)
an
an
an
山(ㄕㄢ, shān)
en
en
en
申(ㄕㄣ, shēn)
ang
ang
ang
上(ㄕㄤˋ, shàng)
eng
eng
eng
生(ㄕㄥ, shēng)
er
er
erh
而(ㄦˊ,ér
ㄧ或丨
yi【i】
yi【i】
yi【i】
逆(ㄋ丨ˋ, nì)
wu【u】
wu【u】
wu【u】
努(ㄋㄨˇ, nǔ)
yu【u】
yu【ü】
yu【u】
女(ㄋㄩˇ, nǚ)
连音
注音与各发音法比较 2
注音
通用拼音
汉语拼音
威妥拼音
范例(注音与汉语拼音)
丨ㄚ
ya【ia】
ya【ia】
ya【ia】
加(ㄐ丨ㄚ, jiā)
丨ㄛ
yo
yo【io】
yo【io】
唷(丨ㄛ, yō)
丨ㄝ
ye【ie】
ye【ie】
yeh【ieh】
接(ㄐ丨ㄝ, jiē)
丨ㄞ
yai
yai
yai【iai】
崖(丨ㄞˊ, yái)
丨ㄠ
yao【iao】
yao【iao】
yao【iao】
消(ㄒ丨ㄠ,xiao)
丨ㄡ
you【iou】
you【iu】
yu【iu】
休(ㄒ丨ㄡ, xiū)
丨ㄢ
yan【ian】
yan【ian】
yen【ien】
先(ㄒ丨ㄢ, xiān)
丨ㄣ
yin【in】
yin【in】
yin【in】
今(ㄐ丨ㄣ, jīn)
丨ㄤ
yang【iang】
yang【iang】
yang【iang】
江(ㄐ丨ㄤ,jiāng)
丨ㄥ
ying【ing】
ying【ing】
ying【ing】
京(ㄐ丨ㄥ, jīng)
ㄨㄚ
wa【ua】
wa【ua】
wa【ua】
抓(ㄓㄨㄚ, zhuā)
ㄨㄛ
wo【uo】
wo【uo】
wo【uo】
捉(ㄓㄨㄛ, zhuō)
ㄨㄞ
wai【uai】
wai【uai】
wai【uai】
怪(ㄍㄨㄞˋ, guài)
ㄨㄟ
wei【uei】
wei【ui】
wei【ui】
圭(ㄍㄨㄟ, guī)
ㄨㄢ
wan【uan】
wan【uan】
wan【uan】
官(ㄍㄨㄢ, guān)
ㄨㄣ
wun【un】
wen【un】
wen【uno】
滚(ㄍㄨㄣˇ, gǔn)
ㄨㄤ
wang【uang】
wang【uang】
wang【uang】
壮(ㄓㄨㄤˋ, zhuàng)
ㄨㄥ
wong【ong】
weng【ong】
weng【ong】
中(ㄓㄨㄥ, zhōng)
ㄩㄝ
yue
yue【üe】
yueh【ueh】
却(ㄑㄩㄝˋ, què)
ㄩㄢ
yuan
yuan【üan】
yuan【uan】
犬(ㄑㄩㄢˇ, quǎn)
ㄩㄣ
yun
yun【ün】
yun【un】
群(ㄑㄩㄣˊ, qún)
ㄩㄥ
yong
yong【iong】
yung【iung】
穹(ㄑㄩㄥˊ, qióng)
语调
注音声调有五种:
第一声,(阴平,不标调);
第二声,(阳平,标为“ˊ”);
第三声,(上声,标为“ˇ”);
第四声,(去声,标为“ˋ”);
第五声,(轻声,标为“˙”)。

符号来源

注音符号的来源并没有正式的文告,但通常是以古文或象形文字的片段修改而成的。采用表声字的原始古字来代表,其因笔划最少。
注音符号来源(参考表) 符号 来源 取声切韵
ㄅ “包”之古字,说文解字:“勹,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读“ㄅㄠ” 取其“ㄅ”声
ㄆ 说文解字:“攵,小击也。”即手执竿轻敲,读“ㄆㄨ”(扑) 取其“ㄆ”声
ㄇ "幂"的本字。遮蔽覆盖之意,古音“ㄇ丨ˋ” 取其“ㄇ”声
ㄈ 说文解字:“匚,受物之器。”古代一种盛物的器具,读“ㄈㄤ”(方) 取其“ㄈ”声
ㄉ 古之“刀”字,读“ㄉㄠ” 取其“ㄉ”声
ㄊ 古之“突”或“凸”,读“ㄊㄨ” 取其“ㄊ”声
ㄋ 古之“乃”字,读“ㄋㄞˇ” 取其“ㄋ”声
ㄌ 古之“力”字,读“ㄌ丨ˋ” 取其“ㄌ”声
ㄍ 说文解字:“巜,水流浍浍也。”川之小者,田间的水道,读“ㄍㄨㄥ”(工) 取其“ㄍ”声
ㄎ 说文解字:“丂,气欲舒出,勹上碍于一也。”气受阻碍而无法舒出或行而不利 ,读“ㄎㄠˇ”(考) 取其“ㄎ”声
ㄏ 古之“ㄏ”字,山侧避风雨之居处,读“ㄏㄢˇ”(罕) 取其“ㄏ”声
ㄐ 古之“纠”字,说文解字:“丩,相纠缭也。”,读“ㄐ丨ㄡ” 取其“ㄐ”声
ㄑ ㄑ:水小流。同"畎"、田间沟渠。读“ㄑㄩㄢˇ”(犬) 取其“ㄑ”声
ㄒ 古之“下”字,读“ㄒ丨ㄚˋ” 取其“ㄒ”声
ㄓ 古之“之”字,读“ㄓ” 取其“ㄓ”声
ㄔ 明.张自烈.正字通:“左步为彳,右步为亍,合彳亍为行。” 彳:左脚的步伐。读“ㄔ” (吃) 取其“ㄔ”声
ㄕ 古之“尸”字,读“ㄕ” 取其“ㄕ”声
ㄖ 古之“日”字(象形),读“ㄖ” 取其“ㄖ”声
ㄗ 古之“节”字,读如(早)之声,分尖团音取其“ㄗ”声
ㄘ 古之“七”字,读如(草)之声,分尖团音取其“ㄘ”声
ㄙ 古之“私”字,读“ㄙ” 取其“ㄙ”声
ㄚ 古之“ㄚ”字,广韵:“丫,象物开之形。”物之歧头曰“ㄚ”,读“丨ㄚ” (押) 取其“ㄚ”韵
ㄛ 古之“呵”字,说文解字:“ㄛ,反丂也。”。读如(或)之韵 取其“ㄛ”韵
ㄜ “ㄛ”之转化,由"ㄛ"添笔而成。读如(峨)之韵
ㄝ 古之“也”字,读“丨ㄝˇ” 取其“ㄝ”韵
ㄞ 古之“亥”字,读“ㄏㄞˋ” 取其“ㄞ”韵
ㄟ “流”也,读“ㄨㄟ”(威) 取其“ㄟ”韵
ㄠ 说文解字:“麽,小也。”"麽"的本字。小也,细也。读“丨ㄠ” 取其“ㄠ”韵
ㄡ 握于手之象形字,读“丨ㄡˋ”(又) 取其“ㄡ”韵
ㄢ 说文解字:“ㄢ。艹木之华未发然”。花苞之象形,其意“含”也。读“ㄏㄢˊ” 取其“ㄢ”韵
ㄣ 古之“隐”字,匿也。读“丨ㄣˇ” 取其“ㄣ”韵
玉篇.尢部:“尢,跛、曲胫也。”脚跛也,读“ㄤ”(肮)
ㄥ 说文解字段玉裁注:“ㄥ,古文厷,象形,象曲肱。”。厷读“ㄍㄨㄥ”(供) 取其“ㄥ”韵
ㄦ "儿"的简化字。读“ㄦˊ”
ㄧ “一”是数字之始,读“丨”
ㄨ 古之“五”字,读“ㄨˇ”
ㄩ 说文解字:“凵,饭器,以柳作之。”古盛饭之器,读“ㄩ”(淤)

5转换编辑

注音符号和汉语拼音都能表示汉字的读音,因此它们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一般来说,从注音符号转换为汉语拼音,可以直接将每个注音符号转换为对应的汉语拼音符号即可,具体的对应可参见注音符号的表格,其中括号内即为对应的汉语拼音符号。但是有几点需要注意:
“ㄜ”和“ㄝ”同时对应于汉语拼音中的e,尽管它们的发音并不相同。在汉语拼音的写法中,“ㄝ”永远是复韵母的最后一个,这点可以用来根据汉语拼音辨别两者。另一个特殊情况是“ㄦ”汉语拼音写作“er”,但作韵尾时仅写“r”
当既作声母又作韵母的“丨”、“ㄨ”不作声母时,“ㄨㄥ”在汉语拼音中写作“ong”,“丨ㄡ”写作“iu”,“ㄨㄟ”写作“ui”,“ㄩㄥ”写作“iong”,“丨ㄥ”写作“ing”,“ㄨㄣ”写作“un”。
单成音节的“丨”、“ㄨ”、“ㄩ”分别写作“yi”、“wu”、“yu”。“ㄩ”在很多情况下写成“u”,详见汉语拼音方案。
在注音符号中,“ㄓㄔㄕㄖㄗㄘㄙ”等声母可以单独成音节。但汉语拼音中必须添加韵母“i”方可组成音节。故这些音节在汉语拼音中写作“zhi chi shi ri zi ci si”。附注:zhi在旧式注音中需加空韵“ㄭ”注成"ㄓㄭ",新式中则不需,注成"ㄓ",故汉语拼音以类似旧式的拼法,zh要加空韵i。

6字母表编辑

声母表(55个)


  
ㄧi
ㄨu
ㄩv
ㄅb
ㄅㄧbi
ㄅㄨbu

  
ㄆp
ㄆㄧpi
ㄆㄨpu

  
ㄇm
ㄇㄧmi
ㄇㄨmu

  
ㄈf

  
ㄈㄨfu

  
ㄉd
ㄉㄧdi
ㄉㄨdu

  
ㄊt
ㄊㄧti
ㄊㄨtu

  
ㄋn
ㄋㄧni
ㄋㄨnu
ㄋㄩnv
ㄌl
ㄌㄧli
ㄌㄨlu
ㄌㄩlv
ㄍg

  
ㄍㄨgu

  
ㄎk

  
ㄎㄨku

  
ㄏh

  
ㄏㄨhu

  

  
ㄐㄧji

  
ㄐㄩjv

  
ㄑㄧqi

  
ㄑㄩqv

  
ㄒㄧxi

  
ㄒㄩxv
ㄓzh

  
ㄓㄨzhu

  
ㄔch

  
ㄔㄨchu

  
ㄕsh

  
ㄕㄨshu

  
ㄖr

  
ㄖㄨru

  
ㄗz

  
ㄗㄨzu

  
ㄘc

  
ㄘㄨcu

  
ㄙs

  
ㄙㄨsu

  
’(空声母)

  

  

  

韵母表(70个)

阴平
阳平
调ˊ
上声
调ˇ
去声
调‵
轻声
调·
阴平
阳平
调ˊ
上声
调ˇ
去声
调‵
轻声
调·
ㄚa
ㄚˊ
ㄚˇ
ㄚ‵
ㄚ·
ㄜe
ㄜˊ
ㄜˇ
ㄜ‵
ㄜ·
ㄞai
ㄞˊ
ㄞˇ
ㄞ‵
ㄞ·
ㄟei
ㄟˊ
ㄟˇ
ㄟ‵
ㄟ·
ㄢan
ㄢˊ
ㄢˇ
ㄢ‵
ㄢ·
ㄣen
ㄣˊ
ㄣˇ
ㄣ‵
ㄣ·
ㄤang
ㄤˊ
ㄤˇ
ㄤ‵
ㄤ·
ㄥeng
ㄥˊ
ㄥˇ
ㄥ‵
ㄥ·
ㄠao
ㄠˊ
ㄠˇ
ㄠ‵
ㄠ·
ㄡou
ㄡˊ
ㄡˇ
ㄡ‵
ㄡ·
ㄛo
ㄛˊ
ㄛˇ
ㄛ‵
ㄛ·
ㄝe
ㄝˊ
ㄝˇ
ㄝ‵
ㄝ·
ㄦer
ㄦˊ
ㄦˇ
ㄦ‵
ㄦ·
〇ˊ
〇ˇ
〇‵
〇·

  

  

  

  

  

  

  

  

  

  
注:
1.第二、三、四列声母也称声介合母,为了拼式统一,在书写时统一占一格或半格,分别形似于“引”、“兦”、“函”字。
2.【〇】作为注音字母,指空韵母。
3.阴平调号不标。
(设计人:刘学中)

'语言 > 拼音历史'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注音符号第二式  (0) 2014.09.07
通用拼音  (0) 2014.09.07
徐光启  (0) 2014.09.07
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1577-1629)  (0) 2014.09.07
西儒耳目资  (0) 2014.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