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国地理

沣河

송화강 2014. 5. 28. 11:46

沣河

沣河发源于西安长安区沣峪,流至咸阳市汇入渭河,全长82公里

总流域面积1460平方公里。据载,大禹曾经治理过沣河,西周的丰、镐二京就建在沣河东西两岸。秦咸阳、汉长安也位于沣河、渭河交汇处,汉、唐时的昆明池也是引沣河水形成的。沣河绕西安之西;安徽省内,有同名沣河,古称穷水、安丰水,

其有二源,一名找母河,一名赵河

 

 

 

http://baike.baidu.com/view/51168.htm?fr=aladdin

沣河,渭河右岸支流,位于关中中部西安西南,正源沣峪河源出长安县西南秦岭北坡南研子沟,流经喂子坪,出沣峪口,先后纳高冠、太平、潏河,北行经沣惠、灵沼至高桥入咸阳市境,与渭河平行东流,在草滩农场西入渭。全河长78公里,平均比降8.2‰,流域面积1386平方公里,平均径流量4.8亿立方米。沣峪口以上32公里流经石质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峡谷、宽谷相间,水流清澈湍激,山势奇伟,景色秀丽。出山为山前台原带,河床砂砾淤积,河水入渗地下,两岸滩地土层薄,地下水源丰富,地热水蕴藏较广。秦渡镇附近有沣惠渠首大坝,创建于民国30年(1941),为关中八惠之一,灌溉面积23万亩。大坝以下,水流平缓,河道展宽,河床淤积更甚,形成地上河,常受洪水威胁,五楼堡洪峰曾达1430立方米每秒(1957年7月16日);平时常流量仅10余立方米每秒。沣河的走向,史书有“东北支津”与“沣水东注”之说,但实地考察,中段并无改道迹象,河流变迁主要在下段,即过了丰镐遗址,曾向西北流经沙河会新河入渭,北魏以后,主河道由客省庄北流入咸阳境,或北流或东北流入渭。入渭前系河滩漫流,入渭口摇摆多变,极不稳定。
沣河是一条久负盛名的河道,相传古时洪水泛滥,经大禹疏凿乃成。《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说:“沣水东注,维禹之绩。”《尚书·禹贡》说:“漆沮既从,沣水攸同”。《集传》说:“沣水东北流,经丰邑之东,入渭而注于河。”周代丰、镐两京即建在紧靠沣河东西两岸,秦阿房宫,汉、唐长安城离沣河亦不远,昆明池遗址在沣河东岸。
沣河主要支流有高冠峪河、太平峪河和潏河等。潏河亦称决水、泥水、坑水、沈水,又称泬水、高都水,东南北西向纵贯长安县境。正源大峪河,源出长安东南秦岭光头山西北侧之甘花溪,北流出大峪折向西北,建有大峪口水库,于两河口汇小峪河、太峪河,经王莽、樊村、杜曲、申店,过长安县城西崔家营折向西南,此段绕神禾原北端西北流为人工河道,宽仅40米~50米,在香积寺南与滈河(石砭峪)会流后一并西行,此段亦为人工河道,宽不及百米,古称洨河,现通称潏河,于沣惠渠首大坝上游汇入沣河。潏河全长64公里,流域面积687平方公里,平均比降9.7‰,年均径流量2.12亿立方米,为西安城区的主要供水水源,汉时在昆明池北揭水陂下合流入城,隋、唐时东南有黄渠引大峪河水补充曲江池,又有清明渠和永安渠,由南面、西南面分别引潏水北流入城。潏河唐代以前是渭河的一级支流,北流出樊川后沿今河的流向入渭。今之河为古潏河遗址

'地理 > 中国地理'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千河  (0) 2014.05.28
渭河,支流和渠道  (0) 2014.05.28
西安历史上名称变更  (0) 2014.05.28
邺城  (0) 2014.05.27
安阳  (0) 2014.05.27